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

書 名: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
作 者:蕭登福 著
出版社:巴蜀書社
出版年:2021年3月
定 價:1600.00元(全三冊)
裝 訂:精裝,橫排繁體
書 號:978-7-5531-1351-7



《道藏》,是道教所有經籍的彙集。現在我們看到的《道藏》是明代編正統年間編成的,總計1473種道書(含《續道藏》)。不僅卷帙浩繁,而且分類雜散、流派繁多,每種書的撰作者及撰作年代都不那麼清楚,內容本來就十分艱深,還喜歡用隱語,要研究道教,實非易事。臺灣蕭登福教授沉潛道學數十年,有感於此前的研究成果還不敷使用,重新對這1473種道書逐一進行“提要鉤玄”的概括,並廣泛參考佛教、儒家典籍及前人研究成果,考證其成書年代、流傳脈絡,闡述其在道教發展史上的意義,2011年譔寫成《正統道藏總目提要》(臺灣文津出版社)一書。歷經十年修訂和擴增,增加篇幅超過三分之一,現在首次在大陸地區出版,故定名爲“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”。

《四庫全書》、《正統道藏》、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,分別是儒、道、釋三教最重要的叢書,亦是研究三教經典必備的工具書。其中研究《正統道藏》的困難度,尤在其它二叢書之上。主要原因在於儒與釋教的典籍,學理與術法常分開論述,撰作者及撰作年代較固定,易於探究。而道教的經典,則常是學理與術法相合爲一,術中有道,道中有術。舉例而言,《周易參同契》一書,既要通曉老莊、《易經》的哲理,亦要明白《易經》的數術,卦氣納甲等說,更要明白青龍白虎內丹修煉術;道教類似這樣的經典甚多,所以須要有《道藏提要》這類的書來做導引的工作。

《正統道藏提要》於2011年出版,距今已有十年之久了。在這十年中,不斷的發現新資料,加以補入舊說中,亦不斷在經典的撰作年代上有新發現,而予以增補或修訂,其中增補最多的,是對內丹書內容的論述。主要原因在於,有些重要的內丹書,如《周易參同契》、《悟真篇》等,道藏都是收錄各家注,不另著錄原書,因此必須在介紹各家注者之年代及見解外,另外撰文介紹魏伯陽、張紫陽原書的說法。其中《鍾呂傳道集》,不僅不是獨立存在,而且是被收入《修真十書》中,成爲其中的一書,這些在《正統道藏提要》中只能介紹《修真十書》,難以對鍾呂之書有所發揮,但在《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》中,就特別摘出,並另撰長文加以論述《鍾呂傳道集》的重要性。因此這方面的文字,增加甚多,約達初版的三分之二。

除內丹書外,在各條目上,新增補的亦很多,如《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》,新增補的文字幾達一倍之多。0005《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》增補扶鸞降真方面的敘述。0008《太上三十六部尊經》增補《子華子》書中五臟形貌、五行生剋,和此書《黃庭經》的關係《鍾呂傳道集》所說五臟有氣、液,其說法實肇啟自《子華子》的五臟有精、氣。0010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》三卷,增補從周以來昊天上帝、玉皇、玉帝等名稱的衍化,並用張良校釋本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・誦經感應》下註語,將成書年代推定爲約在梁後北周前。自此以下,所更動及增補者甚多,難以枚舉。

作者簡介:

蕭登福(1950-),臺灣著名道教學者,教授。著有:
  1. 《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》(臺灣學生書局)、
  2. 《先秦兩漢冥界及神僊思想探原》(臺灣文津出版社)、
  3. 《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》(新文豐出版公司)、
  4. 《道教與密宗》(新文豐)、
  5. 《道教與佛教》(東大圖書公司)、
  6. 《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》(新文豐)、
  7. 《黃帝陰符經今注今譯》(文津)、
  8. 《周秦兩漢早期道教》(北京:文津出版社,1998年)、
  9. 《南北斗經今注今譯》(臺北行天宮文教基金會)、
  10. 《讖緯與道教》(文津)、
  11. 《公孫龍子與名家》(文津)、
  12. 《列子古注今譯》(文津)、
  13. 《易經新譯》(文津)、
  14. 《道家道教與中土佛教初期經義發展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)、
  15. 《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》(新文豐)、
  16. 《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》(文津)、
  17. 《六朝道教靈寶派研究》(新文豐)、
  18. 《玄天上帝道典彙編》(樓觀臺文化事業)、
  19. 《扶桑太帝東王公信仰研究》(新文豐)、
  20. 《西王母信仰研究》(新文豐)、
  21. 《玄天上帝信仰研究》(新文豐)、
  22. 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通解》(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)
 等專書五十餘種,及學術論文二百餘篇。

初版自序

道教經書之造作,在漢世已多,《漢書•淮南王傳》說淮南王撰作神仙黄白之書二十餘萬言,今所知的有《鴻寶萬畢》《苑祕》《枕中書》《鄒衍重道延命方》等書;《楚辭•遠遊》王逸注談及《陵陽子明經》;讖緯書《尚書帝驗期》說西王母授王褒《瓊花寶曜七晨素經》,茅盈從西城王君見西王母,西王母授茅盈《玄真之經》《寶書》《童散四方》 (《太平御覽》卷六百六十一《道部三•真人下》引),說明漢代已有經書傳承。而《後漢書》卷四十二《光武十王列傳•東平憲王蒼》說:“(漢章帝賜東平憲王劉蒼)祕書、列仙圖、道術祕方。”文中所言的祕書、列仙圖、道術祕方,顯然都是道教典籍、圖像和道教修仙之方。東平憲王劉蒼爲光武帝之子,死於建初三年(78),這些道書都應該是戰國至西漢間所撰成。東晉葛洪《抱朴子•遐覽篇》載述其師漢末鄭隱所藏道書計有二百六十一種,一千二百九十九卷。在在都說明了周秦兩漢所撰造的道書已不少。(有關周秦兩漢道書撰造的詳細論述,請參見筆者《周秦兩漢早期道教》一書 臺灣文津出版社,1998年6月。)周秦兩漢道書雖然多,但被保留下來的並不多,見諸《正統道藏》的如《太上靈寶五符序》《黄帝九鼎神丹經訣》等僅數種而已,也許有更多這時期的道書被保留下來,或併入後人所寫道書中,但因缺乏佐證而被學者誤判爲南北朝,甚至唐宋人所撰。

自魏晉南北朝而後,道書的撰造更爲快速,數量亦更多,於是有人開始留意《道藏》的編纂。《道藏》的纂集,始自劉宋陸修靜,其後經唐、宋、金、元、明,歷代屢毁屢編,今所見的藏書爲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所編的《正統道藏》及明神宗萬曆年間編的《續道藏》,一般都把兩種道藏合刊在一起,仍以《正統道藏》爲名。《正統道藏》所收録的道典,有的極短,有的極長。短者,不僅不足一卷,有的甚至不滿百字,或一二百字,如《高上玉皇胎息經》僅有八十八字,《混元陽符經》一百四十字,《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大通經》一百四十七字,《太上說酆都拔苦愈樂妙經》一百七十六字,《高上玉皇心印經》約二百字;這些經典都不足一卷,必須數種組合在一起,才能凑成一卷。道經短者或不足百字,但長者則不僅一兩百卷,甚至數百卷,如北周《無上祕要》一百卷,南宋褚伯秀編撰《南華真經義海纂微》一百六卷,北宋張君房《雲笈七籤》一百二十二卷,元末明初編《道法會元》二百六十八卷,宋甯全真授、林靈真編《靈寶領教濟度金書》三百二十二卷。道教經典,長短相去至爲懸殊。

道書文字的短長,尚屬小事,研讀道經,困難處甚多,其大者約有下述數者:
  其一,撰作者及撰作年代難斷,難以放在某一朝代中來論述。
  其二,道書大都“學”與“術”相雜,如《周易參同契》一書,須能了解《易經》《老子》等學,又須了解丹道之術,甚至納甲說等,有學有術,困難度高。
  其三,道教流派多,異說更說,如神祇名諱、修煉方法等,往往不同,甚或相違。
  其四,《正統道藏》分類雜散,同一性質之經而歸類不同,學者難以翻查。
  其五,道經常用駢句、典故,文字華麗,但除對文學有素養者外,一般民眾不易了解文義,難以掌握字句中所要表達的意義。
  其六,道教名相多,且常是異名而同實;而道經常不直接敘述,愛用象徵性的名相,這種情形在丹鼎修煉上特多,内外丹之名相,同實異名者多如牛毛,初學者難以細辨。
  其七,道教專用辭書字典太少,許多名相無法在辭書中查到。
  這些因素,使研究道經比研究佛經尤難。而在上述諸項中,以第一項道經的撰作年代最爲重要、最爲基礎,一本書如不能斷代,如何去談論它的沿承和影響,如何去討論它所代表的時代意義和價值?

筆者在2009年10月29日參加清華大學國際靜坐研討會,發表道教靜坐方面的文章時,會上日本佛教學者曾詢問是否有類似道經撰作年代的辭典,方便研究者翻查,我當時回答說由於道經撰作年代的推斷,争議甚多,大都需要用長篇舉證,才能爲人信服,所以簡化成辭書,有它的困難度,任繼愈《道藏提要》可以參考。但自會議後,筆者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,《道藏提要》長期來提供道教研究者不少便利處,可謂功德無量,然而其書成於眾人之手,難免良窳不齊,有的年代推斷有誤,有的僅說見某書,不言卷數,難以翻查,甚至查無其說,或查到的經名不同,這些都應有修正及更撰之必要。於是自2010年3月下旬起,將《正統道藏》及《續道藏》所收道書,一一考證其撰作年代,敘述其内容,開始撰寫《正統道藏總目提要》一書,至2011年7月中旬而撰寫完成。

本書包涵《正統道藏》及萬曆《續道藏》二部道藏之提要。《正統道藏》所收録的道典計有一千四百一十九種道經,再加上《續道藏》五十四種,總共一千四百七十三種道書;所以本書所撰成之道經提要有一千四百七十三條。其中有的道書年代容易考定,有的年代難以論斷。難以論斷的,則據六朝道書相徵引,北周、唐、宋等道教類書所引,歷代書志所載,各朝代哲學、神學演進不同等因素,並參考相關佛經撰譯年代,試着爲每一本道書論斷其撰成年代,其中疏漏及臆測之處仍多,但不管好壞,總須有個開始。本書旨在用以抛磚引玉,並俟海内外方家能予補正。

蕭登福謹序於臺中大里
2011年7月14日

自 序

《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》,是筆者《正統道藏提要》一書的擴增及修訂本。《正統道藏提要》自2011年11月出版以來,深受學術界學者的喜愛與引用。但八年來陸續有新的發現,自己除擴增篇幅外,也修訂了一些原來的看法。所擴增的文字,約達原來的三分之一,故兹重新出版。

本書所擴增的部分,主要在道書内容的闡述,尤其在内丹修煉上。内丹,不僅在各時代上有重大差異,甚至各家的内丹名相及修行法門,均有不同。舉例而言,内丹的發展,約有三大期:一爲漢代奠基期,以《周易參同契》爲主;二爲唐代完備期,以《鍾吕傳道集》爲主;三爲宋元定型期,以張伯端《悟真篇》《青華秘文》《金丹四百字》等書爲主。其後内丹分南宗、北宗、中派、東派、西派,皆不離此範圍。

金丹三大要素,一爲鼎爐,二爲藥物,三爲火候。這三要素,外丹八石燒煉是如此,内丹坎離交媾也是如此。外丹以金屬鼎釜及土竈所成爲鼎爐,以八石爲藥物,以依時進炭材爲火候。内丹以乾坤首腹或黄庭神室爲鼎爐,以坎離鉛汞等陰陽氣(或精氣神)爲藥物,以意念强弱配合天地日月運行時之陰陽氣盛衰爲火候。

内丹的三要素,看似統一,但却隨時代而大有不同。漢代《周易參同契》,以乾首坤腹爲鼎爐;藥物以坎離爲陰陽氣,有先天元氣之說,却没有先天、後天之分。坎爲陰,離爲陽,坎陰中有陽,離陽中有陰,修煉之道,在取坎填離。火候依《易》卦及納甲,以說明天地陰陽氣之盛衰,人體配合天象盛衰以行火候。

唐代《鍾吕傳道集》,鼎爐上,依修煉次第,由煉精化氣、煉氣化神、煉神還虚等,分屬三丹田而各有不同。在藥物上,認爲坎陰離陽二者,各具有陰與陽。坎中之陽爲元陽之氣,坎中之陰爲腎液;離中之陽爲正陽之氣,離中之陰爲心液。坎陰離陽既各具有陰與陽,内丹修煉,在取陽以去陰。火候上,則大抵仍同於《周易參同契》之說。

到了北宋張伯端,以黄庭爲下丹田,爲鼎爐;將藥物分爲先天與後天,有真鉛真汞及先天後天精氣神之說。先天爲外藥,後天爲内藥。修煉之法,分爲修性與修命:修性以清靜無爲、明心見性爲主;修命在取先天一氣點化後天陰精,以成純陽體。

張伯端内丹修煉分修性、修命,肇啓於吕祖,但吕祖雖開啓修性修命,却並不將之分爲二途,且更鄙視佛教禪宗修煉法門,以爲只能成陰鬼,不能成陽神。張伯端將内丹修煉强分修性、修命,以爲思想發而爲語言,存之爲意念,修性以無思無念爲基,是爲無心。先天一氣,發而爲真陰真陽,演而爲坎離鉛汞,修命在以火候煉化精氣神。張伯端並援引佛教性空、禪宗明心見性之論來說修性,以先天後天及内藥外藥來說修命。張伯端之學,後人稱爲金丹南宗,南宗由張伯端傳石泰,石泰傳薛道光,薛道光傳陳楠,陳楠傳白玉蟾,是爲南宗五祖。

在南宋時期,北方金朝的王重陽創立全真教,史稱金丹北宗。北宗分五祖七真。王重陽的北宗,其學說基本上禀自張伯端而來,但南、北兩宗仍有大差别。南宗主張先修命後修性,以玄關爲虚懸,須修煉至某個程度才會顯現。北宗主張先性後命,在修性上過度援引佛教的性空及禪宗的明心見性,甚至輕視修命,以修性來涵攝修命。其結果造成禪、道不别,有的全真道士更像是會煉丹的禪師,所說的修煉之方和禪宗公案幾乎相同。又,在玄關一竅上,南宗認爲是虚懸,北宗的王重陽、丘處機則以爲在臍内一寸三分處,其處爲臍後腎前的黄庭。

至於行火候之法,在内藥坎離交媾成黄芽藥苗後,須行火候,以河車運行於全身,進行抽鉛添汞,使成靈丹,此是第一階段,所成者爲陰精。其次在引外藥入體内點化内藥時,亦須行火候,以河車運行於全身。

在火候上,《周易參同契》用納甲配合月亮盈虚,用《易經》六十四卦說明天地日月運行時,陰陽氣盛衰。到了宋代,内丹家將一年氣候陰陽氣盛衰變化,促縮於一月之中,將一月之陰陽盛衰促縮於一日夜百刻之中,又將一日促縮於一時之内,坎離交媾之結丹在於一時;如《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》卷四“赫赫金丹一日成”句下翁葆光注,即是如此。宋元時人,不僅將《參同契》周天火候說擴大,提出促年於月、促月於日、促日於時的說法,還把《參同契》所言六十四卦卦爻數,配合呼吸數來行火候。

以上是内丹修煉歷代修煉法門的重大演變,本書在相關的道經上,都會詳述其差别,以供研究者使用方便。

蕭登福謹序於2019年4月1日

凡例

○本書爲一千四百多種道書做提要,無法像寫學術論文一般,在文中詳列參考文獻及徵引相關學者之言。爲減少篇幅,僅能將主要證據列出。有些道書無明顯證據可供論述,則據其內容,斷以己見,約略說明其撰作年代。

○本書皆是以一種道書,寫一條提要;每一提要之下,先以摘要的方式,簡述其內容及成書的大約年代。

○本書中道書的斷代,東晉魏華存所傳上清派經典,據陶弘景《真誥》所見,及金明七真撰《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.卷五.上清大洞真經目》所載爲主。

○本書東晉葛巢甫所傳靈寶經的斷代,以P.2861號、P.2256號敦煌殘卷合成的梁.宋文明〈靈寶經目〉、《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.卷四.靈寶中盟經目》、《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》卷一〈齋壇安鎮經目〉所載爲主。其中宋文明〈靈寶經目〉沿承自劉宋陸修靜《經目》。

○本書中道書斷代,有時據同時期之道書相徵引,或書中出現的人名、事物、地名等做爲斷代依據。

○本書常參考北周《无上祕要》、唐代《三洞珠囊》、《上清道類事相》、《道教義樞》、宋代《雲笈七籤》、《太平廣記》等道教類書所引,及《漢書.藝文志》、《隋書經籍志》、《通志.藝文略》等歷代書志所載,來做爲年代推斷的依據。

○東晉上清或靈寶所傳道經,除本經經文外,常由本經而衍生出口訣。「經」爲理論,「訣」爲實行方法,兩者年代相近。另外六朝道書,常出現取某道書中的一篇章節,另與它書章節相配而成書的現象。於是依據這些現象,也可以用來做爲斷代的次要依據。

○佛、道二教常相仿襲,佛教入中土傳教,每雜取中土習俗、哲理以譯經,道教亦仿佛經名相來談理;所以有時參照內容相近佛經的譯經年代,可以推斷相關道書的撰成年代。

○本書提要以簡明爲原則,但有的年代推論須大量引證及詳述者,則以清礎爲原則。

○本書各條提要,對各道派主要道書,以及重要神祇專屬經典等,由於其影響較大,因而在解說時,會特別詳盡,如上清派《上清大洞真經》、靈寶派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》,斗母專屬道經(《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》、《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》),玄天上帝專屬道經(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》、《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》、《太上說紫微神兵護國消魔經》、《玄天上帝啟聖錄》),以及神霄派、全真道、淨明道、清微派等道書,都會詳加細述其源流,並略述相關經典間的關係。

參考書目

  1. 《正統道藏》(共六十册)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77年10月
  2. 《道藏》(共三十六册)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書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,1988年3月
  3. 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(共一百册),東京:大正一切經刊行會
  4. 《卍續藏經》(共一百五十册),日本藏經書院版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94年11月
  5. 《道藏輯要》(共二十五册)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86年
  6. 《藏外道書》(共三十六册),成都:巴蜀書社,1994年12月
  7. 《莊林續道藏》(共二十五册),台北:成文出版社,1975年
  8. 《中華道藏》(共四十八册),北京:華夏出版社,2004年1月
  9. 任繼愈主編:《道藏提要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1年7月
  10. (民國)張心澂:《僞書通考》,台北:鼎文書局,1973年
  11. 《史記》
  12. 《三國志》
  13. 《晉書》
  14. 《宋史》
  15. 《元史》
  16. 《明史》
  17. 《山海經》
  18. (漢)王充:《論衡》
  19. (漢)焦贛:《焦氏易林》
  20. (漢)東方朔:《十洲記》
  21. (宋)李昉等編:《太平廣記》(共六册),台南:平平出版社,1975年1月
  22. (宋)郭茂倩編:《樂府詩集》,台北:里仁出版社,1980年12月
  23. (明)張漙編: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4年8月
  24. 《百子全書》,長沙:岳麓書社,1993年9月
  25. 《緯書集成》(上下册)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4年6月
  26. 《五朝小説大觀》(共六册),新北:廣文書局,1979年5月
  27. 袁珂:《山海經校注》,台北:里仁書局,1981年7月
  28. 王明:《抱朴子内篇校釋》,台北:里仁書局,1981年12月
  29. 王明:《太平經合校》,台北:鼎文書局,1979年7月
  30. 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,台北:漢京文化出版社,1981年12月
  31. 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清葉德輝刊本,台中:古册出版社影印本
  32. 《增廣玉匣記》,朱説霖重校,上海龍文書局校正石印本,台中:古册出版社影印本
  33. 黄永武主編:《敦煌寶藏》(共一百四十册)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
  34. (明)吴承恩:《西遊記》,台北:祥生出版社,1973年10月
  35. (清)陳士斌、劉一明著,孫國中輯校:《西遊記全書氣功破譯》,北京:團結出版社,1997年3月
  36. (明)陸西星:《封神演義》,台北:河洛圖書出版社,1977年9月
  37. (北宋)淡癡:《玉歷至寶鈔》
  38. 《老子守庚申求長生經》,〔日〕賀茂在盛鈔本,日本天理圖書館藏
  39. 《文昌帝君功過格》,辛酉年上海文翔印刷廠承印
  40. 《文昌帝君惜字功過律》,台中:聖賢堂雜誌社,1984年3月印贈
  41. 《斗姥延生心經》,台灣道教會1994年10月刊印
  42. (明)潘希尹補輯:《新鑴希夷陳先生紫微斗數全書》,台北:文翔圖書公司,1994年4月
  43. (清)梅轂成等編:《協紀辨方書》,南寧:廣西人民出版社,1993年5月
  44. 周一謀、蕭佐桃主編:《馬王堆醫書考注》,台北:樂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89年12月
  45. 陳垣:《陳援菴先生全集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93年9月
  46. 陳國符:《道藏源流考》,台北:古亭書屋,1975年3月
  47. 陳國符:《道藏源流續考》,香港:里仁書局,1983年3月
  48. 陳國符:《陳國符道藏研究論文集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4年4月
  49. 任繼愈主編:《中國道教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0年6月
  50. 任繼愈主編:《中國佛教史》(共三册)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3年8月二版
  51. 卿希泰主編:《中國道教史》(共四册),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96年12月二版
  52. 胡孚琛:《魏晉神仙道教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89年6月
  53. 朱越利:《道藏分類解題》,北京:華夏出版社,1996年1月
  54. 朱越利:《道藏略説》,北京:燕山出版社,2009年6月
  55. 馬西沙、韓秉方:《中國民間宗教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2年12月
  56. 陳永正主編:《中國方術大辭典》,廣州:中山大學出版社,1991年7月
  57. 王承文:《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2年11月
  58. 湯一介主編:《湯用彤全集》,台北:佛光文化事業公司,2001年4月
  59. 王卡:《敦煌道教文獻研究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4年10月
  60. 李顯光:《混元仙派研究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7年10月
  61. 〔日〕大淵忍爾:《道教史的研究》,日本岡山共濟會,1964年
  62. 〔日〕中村元等著,余萬居譯:《中國佛教發展史》,台北:天華出版社,1984年5月
  63. 〔日〕吉岡義豐:《河上公本和道教》,東京:國書刊行會,1981年
  64. 〔日〕安居香山、中村璋八輯:《緯書集成》,石家莊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4年12月
  65. 〔日〕梅原末治編:《漢三國六朝紀年圖説》,京都:桑名文星堂,1942年
  66. 〔日〕窪德忠:《道教史》,東京:山川出版社,1977年8月
  67. 〔日〕立川武藏著,蔡東照譯:《曼荼羅諸神》(《藏密本尊曼荼羅2》),台北:濃濃出版社,1989年3月
  68. 〔日〕道教協會編:《東方宗教》期刊,自昭和五十年(1975)12月起迄今
  69. 〔日〕福井康順、山崎宏、木村英一、酒井忠夫監修,朱越利、馮佐哲等譯:《道教》(第一卷至第三卷)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2年11月
  70. 〔日〕窪德忠著,巫凡哲譯:《道教諸神説》,台北:益群書店,1998年10月
  71. 〔日〕窪德忠:《庚申信仰的研究》(共三册),東京第一書房,1996年12月
  72. 〔日〕飯田道夫:《庚申信仰》,京都:日本人文書院,1989年9月。
  73. 〔日〕福井文雅等編集:《敦煌和中國道教》,京都:大東出版社,1983年
  74. 〔日〕蜂屋邦夫編著:《中國的道教》活動及道觀現况,本文册及圖版册,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,1995年3月
  75. 〔日〕麥谷邦夫等著:《江南道教の研究》,平成十五年至平成十八年度科學研究補助金基盤研究,研究成果報告書
  76. 喻清松:《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》,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94年
  77. 濮文起:《中國民間祕密宗教辭典》,成都:四川辭書出版社,1996年10
  78. 李剛:《勸善成仙——道教生命倫理》,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94年7月
  79. 韓秉方:《道教與民俗》,北京:文津出版社,1997年5月
  80. 吕宗力、欒保群編:《中國民間諸神》,台北:學生書局,1991年10月
  81. 《民俗臺灣》第一卷至第四卷(昭和十六年至二十年),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出版,昭和二十年合刊本
  82. 丁山:《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》,台北:龍門聯合書局,1961年
  83. 容庚:《金文正續編合訂本》,台北:聯貫出版社,1971年1月
  84. 胡厚宣:《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》(上下册),台北:大通書局,1972年10月
  85. 聞一多:《神話與詩》,台灣戒嚴時期出版,未有出版社及出版年月
  86. 蕭登福:《道佛十王地獄説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96年9月
  87. 蕭登福:《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93年4月
  88. 蕭登福:《讖緯與道教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2000年6月
  89. 蕭登福:《道教與佛教》,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1995年10
  90. 蕭登福:《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》(上下二册)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,2005年3月
  91. 蕭登福:《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》,“國立編譯館”主編,台北:文津出版社,2005年11月
  92. 蕭登福:《上清大洞真經今註今譯》(上下二册),香港:青松出版社,2006年7月
  93. 蕭登福:《道教地獄教主——太乙救苦天尊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2006年11月
  94. 蕭登福:《東方長樂世界太乙救苦天尊與道教地獄救贖》,高雄九陽道善堂及無極聖宫合印,2008年3月
  95. 蕭登福:《靈寶无量度人上品妙經今註今譯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2008年5月
  96. 蕭登福:《六朝道教靈寶派研究》(上下册)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2008年5月
  97. 蕭登福:《玄天上帝道典彙編》,台北:樓觀台文化事業公司,2009年6月
  98. 蕭登福:《扶桑太帝東王公信仰研究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2009年10月
  99. 蕭登福:《西王母信仰研究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2012年3月
  100. 蕭登福:《太歲元辰與南北斗星神信仰》,香港黄大仙嗇色園,2011年8月
  101. 蕭登福:《玄天上帝信仰研究》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2013年6月
  102. 李養正等合著:《道教綜論》,香港道教學院,2001年11月
  103. 陳耀庭:《道教儀禮》,香港道教學院,2000年2月
  104. 吕理政:《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》,台北:稻香出版社,1992年12月
  105. 林本炫編譯:《宗教與社會變遷》,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,1993年11月
  106. 張聲作主編:《宗教與民主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7年6月
  107. 黎志添主編:《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》,香港學峰文化事業公司,1999年1月
  108. (單篇論文較多,不録)
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 原著選讀

白雲深處人家 Home in Mists
Digital Arch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(Daoism)
No Rights Reserved. All free of charge. 版權不保留,免費共享
千古蓬頭赤腳,一生伏氣餐霞。笑指武夷山下,白雲深處吾家。——白玉蟾自贊
松篁鬱鬱冬猶秀,桃李紛紛春漸迷。識破邯鄲塵世夢,白雲深處可幽棲。——陳摶